
全球金融和實體供應鏈的持續融合催生了新的監管態勢。對金融機構及其資助的供應鏈而言,在實施和最佳化有關制裁及貿易管控法規遵循的流程與程序時,可能面臨重重挑戰,尤其是處理受嚴格責任測試約束的制裁和貿易管控措施時。
嚴格責任不涉及知情標準
在刑法和民法中,嚴格責任標準是指無論是否存在過錯或過失,也無論意圖或精神狀態如何,個人或公司都需要對某項活動造成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1]根據嚴格責任規定,即使當事方間接參與違法行為,也可能需要承擔責任。知曉違法行為並非承擔責任的必要條件,因為公司本來就有責任知曉該等行為。為了充分認識嚴格責任測試對當今制裁和貿易法規遵循團隊的重要性,我們需要了解相關演變過程。1 根據嚴格責任規定,即使當事方間接參與違法行為,也可能需要承擔責任。知曉違法行為並非承擔責任的必要條件,因為公司本來就有責任知曉該等行為。為了充分認識嚴格責任測試對當今制裁和貿易法規遵循團隊的重要性,我們需要了解相關演變過程。
初始責任標準:過失
在法律引入嚴格責任之前,過失標準占主導地位。為了證明公司行為有過失,必須確定責任、違約行為、因果關係和損害存在。一般來說,基於過失提起的索賠需要證明未盡到合理的注意標準。有關過失的知情標準限於:「被告僅需知道在行為發生時,一般理性人處於被告立場所應知的事情。被告僅需按照一般理性人的標準行事。」2
這導致執法者或起訴被告面臨挑戰,畢竟,他們很難確定製造商或銷售商當時知曉的事情,或者在特定情況下其本應採取的行動。監管機構也清楚地認識到,企業正在評估成本控制和相關責任之間的平衡問題,最終更傾向前者。因此,監管機構和法院開始認為,相比過失標準,應對商業界採用更嚴格標準,以促使其提高法規遵循程度。畢竟,製造商能夠預見一些危險狀況,並應投入必要資源防止再次發生危險。3
嚴格責任:過失不再是關鍵因素
基於企業有責任採取充分預防措施的理念,嚴格責任應運而生。從過失標準轉向嚴格責任顯示,法規遵循責任不再基於契約,而是由法律強制規定。製造商有責任採取充分預防措施,這意味著不再根據其已知的內容和時間來確定其責任範圍,而是根據嚴格責任法律予以確定。
基於企業有責任採取充分預防措施的理念,嚴格責任應運而生。從過失標準轉向嚴格責任顯示,法規遵循責任不再基於契約,而是由法律強制規定。製造商有責任採取充分預防措施,這意味著不再根據其已知的內容和時間來確定其責任範圍,而是根據嚴格責任法律予以確定。4 鑒於其適用範圍有限,在須接受嚴格責任測試的所有商業活動中,應謹慎行事,並積極實施增強盡職調查。
制裁和貿易管控領域的嚴格責任
一段時間以來,幾乎所有出口國都對貿易管控措施實施了嚴格責任測試。例如,在美國,根據 1979 年以來的立法,如果任何人出口受限或禁運商品,則應適用嚴格責任。如果個人或公司故意違反限制或禁運令出口此類商品,則構成另一種更為嚴重的刑事犯罪。2022 年 7 月 8 日,美國上訴法院維持下級法院判決,駁回聯邦快遞集團的上訴,該貨運公司聲稱其完全不知曉違法行為,但法院仍認定其違反 2018 年《出口管制改革法》,進而重申了嚴格責任制度的合法性。該判決顯示,即使公司在不知情和無意的情況下「導致或協助、教唆、慫恿、指揮、誘導、促成、允許、核准實施出口管制措施所禁止的任何行為,或者疏於採取出口管制措施所要求的任何行動」,也可能被追究民事責任,並遭到嚴厲處罰。5
除美國之外,幾乎其他所有國家都是最近才對違反金融制裁的行為適用嚴格責任測試。俄烏戰爭使制裁問題成為焦點,美英及其盟友協調並加強了制裁措施,以產生最大效果。作為該舉措的一部分,英國政府快速通過立法,針對違反金融制裁的行為引入新的嚴格責任測試,自 2022 年 6 月 15 日起生效。6
英國的嚴格責任
在英國,個人或公司是否知曉或有合理理由懷疑其存在違法行為,現已無關緊要。換言之,英國現在適用嚴格責任標準。如果企業或其他實體須支付罰款,並且相關違法行為已徵得其高階管理人員的同意或默許,或者因高階管理人員的過失而導致該等行為,則英國政府如今還可對高階管理人員處以罰款。高階管理人員包括董事、經理、秘書、其他類似高階管理人員或在表面上以該身分行事的人士。7
相關情節越惡劣,政府越可能處以罰款;違法行為越嚴重,個人或公司的行為越惡劣,罰款金額越高。此外,也有減少罰款金額的因素,例如主動揭露違法行為;但也存在加重因素,例如,受監管專業人士未達到標準要求、未按要求提供資訊,以及同一個人或公司重複、持續或長期違法。
跨國公司受到的影響
為了滿足嚴格責任測試,公司必須確保採取健全的控制措施、程序和最新的員工培訓體系,以管控制裁和貿易風險。違法行為可能導致罰款、嚴重的營運中斷、聲譽受損、影響履約能力及資金安排,並可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成本來善後。
組織不應該做的事與採取的行動同樣重要。公司為遵從任何制裁或貿易管控措施而採取行動的過程中,降低行政和營運成本並非主要考量因素,但在跨國企業內部討論資源分配時,它們往往具有重大意義。8
嚴格責任基本不考慮節省行政開支,它旨在防範被禁止的違法活動。9 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對於其金融和保險產品背後的供應鏈,越來越要求其證明遵守貿易法規。跨國公司也應基於獨立決策框架來平衡風險與效用,同時按照嚴格責任的要求一併考慮所有潛在預防措施。
Anne Marie Lacourse,Sayari 全球貿易行業顧問,美國華盛頓特區,annemarie@sayari.com ,
Jenal Embry,Sayari 商業事務部總經理,美國華盛頓特區,jenal@sayari.com,
- Anthony Gray,“The Evolution from Strict Liability to Fault in the Law of Torts”(侵權法從嚴格責任到過錯責任的演變),Bloomsbury Publishing,https://www.bloomsbury.com/us/evolution-from-strict-liability-to-fault-in-the-law-of-torts-9781509947126/
- “Harlow v. Fitzgerald, 457 U.S. 800 (1982)”(Harlow 訴 Fitzgerald,457 U.S. 800 (1982)),Justia,https://supreme.justia.com/cases/federal/us/457/800/
- Marco Cappelletti, Justifying Strict Liabil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2, https://global.oup.com/academic/product/
justifying-strict-liability-9780192859860?cc=us&lang=en& - “Strict Liability”(嚴格責任),康奈爾法學院,https://www.law.cornell.edu/wex/strict_liability
- “Federal Express Corporation v.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No. 20-5337 (D.C. Cir.2022)”(聯邦快遞集團訴美國商務部,第 20-5337 號(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2022 年)),Justia,https://law.justia.com/cases/federal/appellate-courts/cadc/20-5337/20-5337-2022-07-08.html
- Anila Haleem,“Strict Liability Fines for Inadvertent Sanctions Breaches”(在無意情況下違反制裁將處以嚴格責任罰款),UK Finance,https://www.ukfinance.org.uk/news-and-insight/blog/strict-liability-fines-inadvertent-sanctions-breaches
- “Proceedings against director, manager, secretary or other similar officer”(以董事、經理、秘書或其他類似高階管理人員為被告提起的訴訟),安全衛生執行署,https://www.hse.gov.uk/enforce/enforcementguide/investigation/identifying-directors.htm
- Paul F. Rothstein 和 Ronald J. Coleman,“Differentiating Strict Products Liability’s Cost-Benefit Analysis from Negligence”(區分嚴格產品責任的成本效益分析與過失),喬治城大學法學院,2023 年,https://scholarship.law.georgetown.edu/cgi/viewcontent.cgi?params=/context/facpub/article/3461/&path_info=Differentiating_Strict_Products_Liability_s_Cost_Benefit_Analysis.pdf
- Paul F. Rothstein 和 Ronald J. Coleman,“Differentiating Strict Products Liability’s Cost-Benefit Analysis from Negligence”(區分嚴格產品責任的成本效益分析與過失),喬治城大學法學院,2023 年,https://scholarship.law.georgetown.edu/cgi/viewcontent.cgi?params=/context/facpub/article/3461/&path_info=Differentiating_Strict_Products_Liability_s_Cost_Benefit_Analysis.pdf